潋滟1361
![]()
,鹤岗因“白菜价”房价闯入大众视野。几年过去,选择留下的年轻人如今过得怎么样呢?
一位从义乌去的“逃离者”小陈。他当初只把鹤岗当作一次短暂的体验。然而,在看了一套总价5.8万元、6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之后,他心动了,这价钱,还不够在老家买个洗手间的预算。却能买下一个家的“归属感”。
中介大姐的红指甲在合同上敲出脆响时,我突然把刚要递出去的身份证攥紧了。指尖沁出的汗渍在塑料卡片上洇出个模糊的印子,就像我此刻心里那团混沌——5.8万买套房确实诱人,但"归属感"三个字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屏光里,突然就变得轻飘飘的。
"小伙子再考虑考虑?这价儿下个月可就不是这个数了。"中介大姐把保温杯往桌上一顿,枸杞在水里打着旋儿。我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,突然想起义乌凌晨三点的物流中心,货车引擎的轰鸣裹着海鲜干货的咸腥味,那股子活泛劲儿是这屋子里的煤烟味给不了的。
"不了姐,我还是回义乌。"我把身份证揣回兜里,感觉像揣了块烙铁。中介大姐的脸瞬间拉成长白山,嘴里嘟囔着"年轻人不懂事",转身就把那份刚打印好的合同塞进了碎纸机。齿轮绞碎纸张的声音挺刺耳,倒让我脑子清醒不少——我根本受不了这儿下午四点就黑透的天,受不了买包辣条都得走二里地的冷清。
坐最早一班绿皮火车回义乌时,邻座大叔啃着烧鸡说我傻。我没反驳,只是望着窗外倒退的白桦林发呆。直到车过杭州,看见高速路上川流不息的集装箱卡车,我的心才算落了地。回到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"鹤岗三日游"的朋友圈删了,然后一头扎进宾王市场的人潮里。
现在想想,那天没签的合同倒成了我的警钟。我把原本打算买房的钱投进了直播间,专做东北特产的代发。每天对着手机喊"老铁们这酸菜保真",嗓子哑得像吞了砂纸,但看着订单量往上蹿,比攥着房产证踏实多了。上个月回了趟鹤岗补货,发现当初那套65平的房子涨到六万二了,中介大姐看见我拎着的直播设备,眼睛亮得像开了灯:"小陈啊,要不你也给姐这房子开个直播?"
我笑着摆手,心里却明镜似的——有些人天生就该待在热腾腾的地方,归属感这东西,不是靠便宜房子就能钉死的。就像我现在租的仓库,每月租金比鹤岗那套房还贵,但凌晨两点的灯火里,我闻着打包带和胶带的味道,倒真闻出点家的味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