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在基层治理进程中,鹤岗市兴安区祥和社区辖区内的空地长期遭遇无序开垦,沦为私家菜园。这一现象不仅破坏了社区的整体景观,更成为邻里纠纷的导火索。为有效破解这一治理难题,祥和社区党委发挥“红色管家”的治理作用,坚持党建引领+居民自治的目标,推出“邻里花园责任田”认领计划。通过有序组织清理整治、精心搭建认领平台、健全完善评比机制,让闲置空地实现华丽转身,蜕变为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生态空间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“绣花功夫”。
党建引领清障,凝聚治理共识
祥和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,联合“红色管家”、辖区志愿者、物业、环卫等组成“整治攻坚小分队”,逐户走访宣传整治小菜园的好处,并用1个月时间完成3000空地杂物清运、菜地平整,并对兴建小区的绿化带同步规划“壹m²”责任田20余块。
imgarr
双向认领结对,构建共治格局
开放20余块责任田供居民、党员家庭认领,形成“1名党员带动1个家庭、1群居民影响一片区域”的辐射效应。举行“责任田”挂牌仪式,分别以先锋苑等红色元素命名及和“老高家、老李家”的花园“土味”元素命名,为每块园地悬挂定制标识牌,标注认领人姓名,同步发放花籽,形成相互鼓励、相互评比的浓厚氛围。
imgarr
以“花园评比”,深化共享理念
设立“季度花园之星”评选机制,从植物存活率、创意设计、邻里协作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,优秀认领人可获“社区治理积分”,兑换爱心礼品。计划于9月举办首届“邻里花园节”,通过摄影展、园艺参观等活动,将责任田转化为文化交流、情感联结的公共空间。
本次活动以党建为引领,通过整治菜地、党群认领、挂牌亮责等环节,不仅沟通了邻里感情,实现从“私有菜地”到“邻里花园”的治理转型,创新“组织+机制+文化”三维治理模式。下一步,祥和社区党委将对照居民“心愿清单”,逐步增设休憩座椅、植物科普角等设施,让花园更具功能性与温度。提炼“花园责任田”模式,制定《社区自治花园治理公约》,以网格为单位复制推广,形成“治理经验可复制、自治成果能共享”的全域治理格局,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精细化路径。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