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晋城和鹤岗是两个地理位置、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都有很大差异的城市。鹤岗因为资源枯竭、人口外流等问题,曾经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。而晋城作为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,拥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,并且在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晋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鹤岗,取决于多种因素:
1. "资源依赖性":晋城是否过度依赖煤炭等资源,如果过度依赖单一资源,可能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风险。
2. "产业结构调整":晋城是否能够成功转型,发展新兴产业,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。
3. "人口流动":晋城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,以及人口流动趋势如何。
4. "政策支持":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否会对晋城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。
5. "环境保护":晋城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是否注重环境保护,可持续发展。
总的来说,晋城有成为下一个鹤岗的风险,但这并不是必然的。晋城需要积极应对上述挑战,推动经济结构转型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只有这样,晋城才能避免重蹈鹤岗的覆辙。举报 -
晋城正在努力不成为下一个鹤岗,但是现在乾坤未定。
与鹤岗一样,晋城也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,兰花煤是无数晋城人的骄傲,晋煤集团更曾是晋城最大的支柱企业,据说当年的晋煤集团单在职员工就有20万人,要知道晋城人口也就200万,算上家属,那真是跺跺脚就地动山摇。
晋城过去的产业结构,总的来说也是一煤独大,以煤为基。晋城最好的工作,不是体制内,而是进煤企,收入是真的高。当年鼎盛时代两个公务员的工资都抵不过煤企普通职工的收入。2009年受益于4万亿的政策推动,煤炭行业也开始大规模扩张和兼并,曾经是风头无二。
这一利好终结于2014年,煤炭结束了黄金十年的发展,矿上子弟的工作是越分配越差,后来据说不分配了,转岗分流,大量的临时工、合同工被挤出,甚至一部分正式工都面临转岗。再后来集团重组,煤炭统一归了大同,剩下的变成了晋能控股。
晋城不是没有努力过:
晋城在旅游行业是发过力的,最早的皇城相府,砸重金给剧组,皇城村一跃而起变成明星旅游村;后来的洞头,借着大大的名头努力打造农家乐和各种培训基地;再后来的司徒小镇,力图再现当年打铁花的辉煌。中间还搞过全域旅游,但总的来说,除了皇城相府变成了一张名片,其他项目反响平平。
晋城的工业平平,大部分都是煤的产业的延伸,一化、二化与兰花、晋煤都是渊源颇深,与媒体行业算是唇亡齿寒。江淮不提也罢,多年平平,据说最近几年效益也是下滑的厉害。然后还有就是富士康,整体形势也不太好,据工作人员说现在的职工只有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。原来的中层领导,工资可以让太太全职在家,现在不行了。
晋城还努力在文化方面进行打造和输出,比较典型的就是晋城古堡文化,歘玛音乐节也搞过,中间还做过一个与德国的互动,茶马古道,当年的晋商文化都在努力发掘中。文化打造一个尴尬在于,一小部分人非常努力,然后大部分人不知道这部分在做什么。
晋城最近几年还在推动老城更新与改造,比如南大街进行了复古修复,大量的特色小吃扎堆聚集;还引进了华谊兄弟项目,还打造万达广场......
晋城一直在努力,相信我们不会是下一个鹤岗。
举报 -
举报